|
|
近日,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《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23 版)》(以下简称《参考摄入量》)正式发布。与10年前的版本相比,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有所增加。本期,《生命时报》特邀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、《参考摄入量》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委杨晓光进行解读。& P6 b; P! q) q- J8 t# v
& ]" N' U7 c& ~$ h1 Z6 [
" y4 Z( s8 w5 U
! p- D) K* j. o) v3 b杨晓光表示,随着年龄增长,老年人的机体代谢与中青年人有很大不同,比如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,瘦体组织减少,脂肪组织相对增多;消化吸收功能与排泄能力不同程度地减弱;肝脏及肾脏功能减退,与消化功能降低相互影响;部分内分泌代谢改变,如男女分别出现雄激素及雌激素减少,影响代谢。这些改变都导致老年人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。“但是具体要增加多少,缺少科学研究的支持。因此在10年前的版本中,老年人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与普通成年人(18~65岁)相同,为0.98克/(千克·天)。”' n& r/ \8 G9 l3 s( Q0 F
+ ?1 p, T9 q) b$ f- O近年来,国内外利用先进的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,为制定老年人蛋白质需要量提供了直接、关键的科学依据。最终结果明确,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1.17克/(千克·天),按老年男性61公斤、老年女性53公斤的体重代表值来算,每天分别应摄入72克、62克蛋白质。+ Y# Q6 Y, {* C, l- S6 d* g+ D
) d0 E3 R, z9 y3 X目前,我国很多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不足。1 c+ |% \- [# @! n1 @3 N
; J6 Q1 {+ U5 F% a; T4 X' X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,我国50%~60%的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达不到旧版《参考摄入量》的推荐值。杨晓光称,如果按照新标准衡量,蛋白质摄入不足的老年人数量会更多。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,一方面是因为老人饭量小、吃得少,食物总量摄入不足;另一方面是很多老人的膳食结构不好,主食配点下饭菜就能凑合一顿,富含蛋白质的肉、蛋、奶、豆制品等吃得少,即使每顿都很饱,也会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。杨晓光认为,想提高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,可以从三方面入手:, M- I2 L& W2 E0 P, `
* {2 v; n: {( [/ O! N4 z& w- J不要刻意控制食量。7 P, b7 D- x1 l* F6 m
5 \8 d* t1 Q5 c8 k
老人的健康体质指数[BMI=体重(公斤)除以身高(米)的平方]高于成年人。近日,中国营养学会新发布的《中国高龄老年人体质指数适宜范围与体重管理指南》,将高龄老人的体质指数适宜范围提高到22~26.9。因此,老人不要为了控制体重刻意少吃。2 j6 @8 i5 P9 Y6 o9 L1 g4 }' u8 E
5 A7 c- R' D e/ u
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,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。5 X, b1 ^! Z' K1 e1 f
8 S; E. Y, B; B4 }《参考摄入量》指出,参考日本、韩国、法国的数据,综合考虑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、蛋白质摄入状况,我国18~64岁成人蛋白质摄入占总能量的百分比(蛋白质供能比)应为10%~20%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应为15%~20%。“10年前的版本中,老年人蛋白质供能比的最低值也是10%,这次提高到15%,就是为了督促老年朋友改善膳食结构,保证蛋白质摄入。”+ ?# ]$ `! T0 \6 p% t7 S
; u7 g) b3 U8 ]- o6 c* \7 e
调整进食时间和烹饪方式。7 {# `5 t& f N3 R$ p# p4 d
& |" z& L! w k; }1 ^- r老年人如果正餐吃得少,可以在早午餐和午晚餐之间各安排一次加餐,尽量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,比如一杯牛奶、一个白煮蛋等。还可以通过调整烹饪方式增加食量,比如将肉剁成馅,制成包子、饺子、肉丸等,这样更易咀嚼;相比于直接吃豆类,豆制品的种类丰富,老年人可以挑选爱吃的品种,更易吃足量。进食困难、食欲差、尤其是体重正在下降的老年人,应该到医院临床营养科咨询,在医生指导下适当食用营养补充剂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