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论坛|鼎鼎有民|大宿网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9434|回复: 2

别让坏情绪伤了“双心”:身、心、灵对心血管疾病有着深远影响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21-9-26 15:16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江苏
心血管疾病常与心理疾病并存,在医学中被称为“双心”问题。研究发现,有些心脏病患者在检查后并无器质性病变,反而是神经系统出现一些问题;还有一些患者心脏只是有点小毛病,但由于心理负担过大,反而加重了病情。在此情况下,“双心”门诊应运而生,医生们为患者解决心脏健康问题的同时,也会对心理疾病对症下药,而心脏科医生自己也有一些独到的情志养生法。
6 H* b' h# w* C! a2 Y
% B/ e( v9 f: z5 C" M; N疾病在身,影响在心9 H4 G* f' \% U9 R9 S/ _- W

7 J8 y- y9 y; F) J4 o- ~7 {近日,《欧洲心脏杂志》发表一篇文章讨论了身、心、灵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意义。文章指出,疾病虽病在“身”,但往往也会影响“心”。生病后的人,常常会深思生命和自我存在的意义,例如“我在哪,我是谁,我在干什么”。这种思考会改善人际间的关系,也能激发人们重新定义什么是生活中最重要的,进而确定生活事件的优先级。5 i  e7 I. L5 X, o/ g$ m
# P; Z, [/ i# V3 H3 C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教授洪昭光表示,身、心、灵对心血管疾病有着深远的影响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“心”。“心”代表心理因素,半数以上疾病的发生都与心理因素有关。“灵”即精神,人的精神变化,也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依从性、自我保健以及间接的临床结果产生显著影响。
; Y: B2 O9 `0 g) l3 ?5 N+ M' x5 ~! P* Z) b0 L/ d0 k0 k
广东省人民医院林曙光、谭宁发表述评文章指出,异常的精神心理与疾病关系密切,中医理论就是情志致病。人有七情,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。七情适度,尤其是幸福、感恩、同情心、自信及希望等积极心理,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。反之,七情失度会引生疾病。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研究组也在《高血压》杂志上发表研究称,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追求,有抑制动脉硬化的效果,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。1 d! \( j4 L$ ~# b) G1 X* |+ C3 ~8 A

: @$ B$ W( u* K' y& e3 E四种最伤血管的应激情绪
0 {! q2 c( F$ |% \; i+ m( ?1 L5 |$ D2 ?# @+ W0 R& @$ ~) ]& G( W, H9 |
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剑表示,很多冠心病突发情况,比如急性心肌梗死、脑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,对于这些患者进行量表测试和分析发现,多数患者是A型行为模式,而这恰恰是情志影响心脏健康的病理学基础。A型行为由美国两位心脏病专家于1970年提出,行为特征表现为竞争意识强,对他人充满敌意,过分抱负,易紧张和冲动等。需注意,A型行为不能简单等同于A型血、A型性格等。1 U! ^: H: g; V9 `& g0 f
4 l7 C/ c* E2 a$ v+ ^7 F2 M5 a0 A
李剑说,有A型行为的人,平时交感神经和β-肾上腺素水平整体兴奋性较高。在受到外界刺激或压力后,人体内一些激素分泌增加,当下次遇到刺激时,身体反应会更加强烈,长此以往,激素分泌居高不下,体内神经、内分泌、免疫系统都处于应激状态,导致血管内逐渐生成斑块,血压升高,最后引发更为严重的心血管事件。/ D  n+ H, X& ]6 `
3 [( r$ c- A% f6 n# O6 I# a
林曙光、谭宁发表的述评中指出以下四种情绪需要关注:7 i! |" i1 Y4 ~$ G2 M

* Z0 D7 O% U: y  N+ y7 ?愤怒。《美国心脏杂志》一项研究发现,在对6584人的随访中,较高愤怒水平使冠心病风险增加了31%。2016年《循环》杂志上一项研究称,愤怒和情绪激动使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增加 1.44 倍。其他研究显示,在愤怒两小时后,心肌梗死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、心律失常、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风险最高。6 I6 ^4 R9 x, f1 J

6 A3 q" n) ^' v9 h悲伤。2012年《循环》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,对于心血管低风险人群(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<5%),与悲伤相关的心肌梗死绝对风险是每1400人增加1次心肌梗死,但对高风险人群(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>20%),每 320人增加1次心肌梗死,悲伤可能对高风险人群影响更大。. A0 g  x6 |4 B  h% I4 A

% e1 _2 Y0 R' g6 L3 \$ w焦虑抑郁。抑郁、焦虑已成为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,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。抑郁症在冠心病患者中尤其常见,多达65%的心肌梗死患者有过抑郁症状。
; w2 W+ n4 r4 p' F: {( [6 ]% c/ @" Y+ l6 S+ H8 d9 y
社会隔离和孤独。有证据表明,社会关系不良者寿命短,而社会关系更强者生存可能性增加 50%。对23项研究18 余万人随访3~21年的汇总分析显示,社交孤立者的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 29%,脑卒中风险增加 32%。- z# i, J- D  V; g& I& k; C& Y! L

7 W& n- u  h/ o+ }- q8 n5 W# y洪昭光说,情志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并不是短时间内导致的,很多人在突发心脏疾病前,已有一段时间经受了突然的压力变化或慢性压力的累积,在发生“气、急、累”等应激事件时突然爆发。他曾救治过一位38岁患者,由于“妻管严”,熬夜洗衣服到半夜两点,又凌晨4点起床去郊区钓鱼,又熬夜又劳累,导致他在钓鱼过程中突发心肌梗死。
; V/ c1 [( d, f( D" F6 X$ \# ~9 J, S1 _
将情志养生融入生活点滴) l7 C2 \" t( N9 \" m- q5 u* a
% R: K! @; s% W- E3 W
早在1992年,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就提出,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在于做到“合理膳食、适量运动、戒烟限酒、心理平衡”,其中最重要的是“心理平衡”。专家们表示,在当今社会的快节奏下,人们不仅需要承受诸多压力,也难免会出现各种不良情绪,当情绪涌上心头,身体往往来不及反应就已被情绪左右,建议大家学一点“养心法”,既能保持好心情,又能保护心脏健康。    # m0 Z$ s( h( R
- n& ?% a( |% B& H0 f( V2 M
转换压力和情绪。李剑表示,如果发现自己陷入不良情绪中,应立即觉察并想办法尽快摆脱,注意一些负面情绪信号,如无意识地久坐、多吃、失眠等。大家可以选一两项自己喜爱的运动,最好是户外运动,每周运动5次左右,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。此外,读书、写日记、看电影、听歌等也是很好的开阔心胸、纾解不良情绪的方式。! p  h. k8 M% l* W1 ]

5 M3 i& N$ X2 v养成合理的作息。休息对健康至关重要,尤其提醒年轻人,无论是因为工作还是娱乐,都不该牺牲休息时间,也不要向以后“借时间”,这反而会影响后续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节奏,无形中为自己增加压力,积累负面情绪。
: Q' G# x/ \5 C: T& a5 V
* p/ A/ ]# J" M: ]( @; Z! v, e建立良性社交圈。年轻人要走出“网络社交”、减少“负面社交”,积极与朋友见面联络感情。老年人更要重视孤独感的察觉,积极走出去,参与社交活动,儿女也要关注长辈情绪变化,减少对长辈的情绪刺激。8 ^3 q8 ?  Q$ n* r& {
* }+ S8 \$ w7 V
培养积极的信念。李剑说,建议大家日常生活中做一些正念冥想,尤其是在陷入自我否定、情绪消沉时,可停下手中的事儿反省一下自己的内心,有利于提升积极情绪。
9 _+ W/ [0 J' p# ?/ r' U
/ v7 {, d8 e9 @% g+ X! Z) m1 n作为一位已过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的心脏科医生,洪昭光分享自己的养心三要诀:“要读书、要吃苦、要感悟”,读一些哲学、历史类书籍可提升人文修养,吃苦能磨炼意志,吾日三省吾身以提升觉悟。“没心没肺没烦恼,有头有脑有智慧,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,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,病人的一半可以不得病,得病的一半可以不用药。我们必须认识到积极心理对心血管疾病预防的重要性,治病不如防病,医心不如养心。”▲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声明: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宿迁论坛发表与国家现行法律、法规相抵触的言论。
宿迁论坛所有文章和作品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论坛立场,一切后果由作者自已负责。
法律顾问: 江苏固邦律师事务所 刘浩律师 靳高峰律师

关于我们|Archiver|宿迁论坛 ( 苏ICP备13009264号-1 苏B2-20130007号 )

GMT+8, 2025-11-5 21:03 , Processed in 0.045855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.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0003号

宿迁市飞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许可证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