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论坛|鼎鼎有民|大宿网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94377|回复: 5

[原创首发] 新盛街是我心中的“圣街”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21-9-24 09:45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江苏
作者:吴培信

新盛街改造的信息,勾起了六十多年前我在新盛街居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一些记忆。

我们家是1954年搬到新盛街的,当时我才七岁。我记事时住东大街,父亲1954年农历二月病逝,为离开这个令全家伤心的地方,安葬父亲后,母亲领着大姐、哥哥和我一家四口搬到了新盛街,直到1980年搬离新盛街。

  新盛街是个“百年老街”街道为南北街,与东面的京杭大运河和西边的东大街同向。街道不长,清一色的砖瓦平房,别具一格的深宅大院。街道两旁各有多道深巷,可与东大街、下街、猪市、平桥及东圩门外、大运河等相互相通,四通八达。

街道北端有一座“娘娘庙”,庙门两旁各有一颗梧桐树和一对石狮子,庙内有供奉神灵的大殿。街道的南端有一座“清洁堂”,后改做新盛小学了。街道上有茶馆、磨坊、豆汁店、私人诊所,还有几处露天茅房。住户虽多,但很清静。当年吃水要到运河去挑去抬。1958年宿迁有了自来水,街道安装了水龙头,各家都到水龙头处等水。后来大办工业,街道先后办起了制毯厂、麻纺厂、制铣厂、鞋帽厂、脱脂棉厂等。于是街道上逐渐热闹起来,繁荣起来。

  我突然来了灵感,感觉到新盛街就像一艘小船,街道两旁一道道的深巷就像一支支船桨,一个个院落就像一间间船舱。一代代的新盛街人,跟着这艘小船在历史的时光隧道里航行了数百年,生生不息。

  我和同时代的新盛街人,风雨同舟,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,过过苦日子,也有过学习和工作的快乐,有过添人进口的幸福,也有过失去亲人的悲痛......。可以说,我的人生观、价值观最初是在新盛街传统气氛中逐渐形成的,我是在新盛街温暖怀抱中成长起来的。

  新盛街是我的“启蒙教育街”。住进新盛街当年的九月,我就进入新盛小学读书了。由于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,是当地政府出条免费入学的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轻松快乐的,老师教我们学习文化,带我们做游戏,讲革命的故事给我们听,进行热爱祖国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革命传统教育,这些都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上刻下深深的烙印。六年级毕业前夕,我获得了“品学兼优”的笔记本奖励。母亲和姐姐看到后夸奖我有出息,哥哥当场在笔记本上用英语写下“加油”两个字鼓励我。

1960年,我考取了马陵中学,老师们十分兢业,跟上早操、晨读、晚自习,带着我们进工厂实习,去农村支农,和我们一起勤工俭学。学校设有专职政治教员,给同学讲时政进行政治思想教育。初三那年,毛主席发出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号召,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。我在学习雷锋的热潮中,被学校评为“三好学生”,并被学校团组织吸收为“共青团员”。

  老师的言传身教,经常性的政治思想教育,家庭的鼓励,社会的氛围,使我收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,奠定了以后发展基础。

  就在临毕业考试之时,哥哥病重住院,我整天在医院按压氧气包,当时缺医少药,经济也跟不上,虽然政府也救济一些,杯水车薪,未能挽救住他的生命。这时大姐又被单位精减,真是雪上加霜,我已无心继续升学。

  新盛街是我的“幸福姻缘街”。1972年,经居住同院邻居介绍,与第二织布厂一女工恋爱,当年十月结婚,妻子文化不高,看中我是初中毕业,没嫌我家里穷,也没要彩礼。结婚的“喜房”还是向邻边院子的邻居家借的。结婚后,妻子身体不太好,一边上班还要一边忙家务。特别小孩一个接一个的出生,母亲又瘫痪在床,她的担子越来越重了。母亲去世时,只有大姐和她在跟前。妻子替我尽孝,全力支持我的工作,使我十分感动。我承诺等我退休了,主要家务活由我承担,让她轻松作为补偿。我现在就是这样做的。

  新盛街是我的“健康成长街”1964年,在居委会的极力推荐下,下马后又恢复生产的蛋品厂接收我进厂工作。同时劳动部门也介绍我大姐到土产公司工作,家庭生活有了好转。由于蛋品厂生产是季节性的,每年鸡蛋的淡季都停产。1969年我又转到了磷肥厂。在磷肥厂工作期间,我被评为“五好工人”,并被选为团支部副书记,后又被选调到厂办工作。1973年我被县委组织部选拔到淮阴地委党校进行共青团工作培训。培训结束后,被分配到当时的南蔡公社任团委书记。到公社报道那天,正是我结婚一周年纪念日。又一年后,我又被调县政府机关工作。

  我从不懂世事的孩提成长为工人阶级的一员,再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,家庭中对我健康成长影响最深的是母亲、大姐和妻子。从小母亲就对我进行孝文化和诚信教育,她经常讲到她是如何孝顺父母和公婆的,妯娌姑嫂之间从未红过脸。并讲到我老太墓碑上刻着将来出生的重孙子起名就按“忠厚传家远仁义理智信”十个字顺序起。我哥和我轮到“仁”和“信”两个字。起到这个名字,就要名副其实按这个去做。大姐把培养我们弟俩为己任,贡献最大。大姐大姐夫对母亲的孝顺,我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,落实到行动上。我哥和我为了减轻大姐大姐夫的负担,曾赶过集卖过香烟、火柴、糖果;寒暑假期间,我去过大姐夫的工作单位做小工、推猪饲料。孝顺还养孝顺孩,我几个外甥外甥女,外甥媳妇外甥女婿对父母也都十分孝顺。就连我母亲已去世这么多年了,每逢祭祀日他们都去墓地祭祀。孝文化已经一代代传下去了。

  窥一斑可见全豹。从我成长的经历中可以想见到,在新盛街这片热土上,积淀数百年的尊师重教、乐于助人,买卖公平、不贪不占的淳厚民风和父慈母爱、妻贤子孝、手足情深、勤奋勤俭、好学上进的良好家风,无时不在熏陶着每一个新盛街人。

  和我同龄、同学、同事、发小的新盛街人现在都已进入老年,从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安度晚年了,无论现在住在何方,心中也都存在有“新盛街情结”。

  我试图归纳概括出“新盛街精神”,但限于水平,又觉得不够全面、不够贴切,甚至有牵强附会之感。留待专业人士去概括吧。但我一直认为,新盛街是我心中的“圣街”。

  我热切希望改造后的新的新盛街,能被打造成一艘航空母舰,沿着新时代的航线,破浪前行,传承新盛街精神,不断发扬光大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21-9-24 10:11:53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苏
记事文,娓娓道来很流畅
点赞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21-9-30 22:58:43 此帖发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苏
一叶见佛,一花通神,一条街的前世今生,浩瀚生灵,道个“圣街”,自无不可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声明: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宿迁论坛发表与国家现行法律、法规相抵触的言论。
宿迁论坛所有文章和作品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论坛立场,一切后果由作者自已负责。
法律顾问: 江苏固邦律师事务所 刘浩律师 靳高峰律师

关于我们|Archiver|宿迁论坛 ( 苏ICP备13009264号-1 苏B2-20130007号 )

GMT+8, 2024-6-18 14:28 , Processed in 0.135070 second(s), 18 queries , Gzip On.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0003号

宿迁市飞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许可证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