宿迁论坛|鼎鼎有民|大宿网

 找回密码
 免费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57016|回复: 4

[原创首发] 【追梦70年,宿迁的故事等你来说】 七十周年话巨变

[复制链接]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19-9-10 11:19:4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江苏
本帖最后由 活动小坛 于 2019-9-10 11:37 编辑

    七十周年话巨变
作者:郭华悦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

工作:从刻印到打印

工作上,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变化,已无处不在。但最容易为人所忽视的一点,就是从刻印到打印的变化。

如今的小孩子,对于刻印,知道的恐怕不多。

但我这个年代的人,小的时候,还有读书年代,直至工作,与刻印真是密不可分。很多人小的时候,都喜欢玩一种刻印的游戏。把硬币放在桌上,上头铺一张白纸,用铅笔的一侧轻轻地涂。不多时,一幅刻印的硬币图就此而成。

而这个游戏,其实灵感是来自于当时无处不在的刻印。读书的时候,每次考试的卷子,都是刻印的。而刻印的卷子,其实问题还真不少。

问题之一,是字迹。卷子上的字,与老师们平日里的字迹,是一致的。有的老师,写字比较潦草。刻印卷子的时候,哪怕格外注意,但印出来的卷子,依旧让不少学生云里雾里。结果,考试的过程,学生频频举手,请教老师那些看不懂的字。

问题之二,是不卫生。对于出卷的老师来说,刻印一份卷子,是苦活儿。一场考试结束,出卷老师的身上,从衣服到双手,一片乌黑。而学生们,也不轻松。答卷的时候,一不留神,容易把卷子上的墨,印在袖子上。因此,每次答题,都得小心翼翼,如履薄冰。

后来,结束了学生时代,踏上工作岗位,刻印依旧是工作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当学生的时候,对于那些容易沾染油墨的卷子,心中不无怨言。后来,有几年的时候,我也在三尺讲台上,教书育人。直至那时,才懂得出卷老师们的辛苦。每次出完试卷,看着乌黑的手指和衣袖,总是苦笑连连。

离开教师岗位后,我曾在一家单位工作,负责文字材料的撰写和打印。但这份工作,同样也不轻松。当时,刻印的时代宣告结束。单位里买了一台打字机。而负责打字的我,俨然成了身负重任的员工。

那时,很多小单位和小学校,依旧用着传统的可以方式。我们单位的打字机,在当时来说,算是走在前端的。为了不辜负那台打字机,我下了不少苦功,先是去培训,学会打字。后来,还得时常联系,提高打字速度。单位里的各种材料,都得靠打字机。所以,有时等的人大排长龙,而负责打字的我,更是要加班加点。

也正是因为如此,单位里有了第一台电脑的时候,我格外激动。随后不久,家里头也添置了一台电脑。短短几年间,电脑从稀罕物,便成了家家户户,以及每个单位的标配。这普及的速度,着实有点出人意料。

当然,这得益于当时各种政策,鼓励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,照顾农村地区。后来,不管单位还是家里头的电脑,都配备了打印机,而且从单色到彩色,不断升级。如今,要打印一份材料,从输入到输出,那种神一般的速度,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。

多年前,我曾到儿时的小学里,去走了一趟。看到杂物间里,那台曾经令我学生时代沾染了不少油墨的油印机,放在角落里,蒙上了厚厚的灰尘,心里头不禁感慨万分。陪同的老师告诉我,那台刻印的油印机,早就没用了。但因为用了这么多年,有了感情,舍不得扔掉,于是就放在杂物间里。

从油印机到打字机,再到如今的打印机,这飞跃只能用火箭速度来形容。没有身历其境的人,根本无法体会到,在这些年间,这样的变化是何等令人惊讶!
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居住:单人单房不是梦

对于多数如我这般的普通百姓来说,改革开放这些年来,与自己最息息相关的,也是老百姓们最关注的,其实还是自身环境的一些变化。

先说居住条件。多数改革开放初期出生的人,都有一种切肤的体会。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,对于孩子们来说,居住与睡眠,更像是一场没完没了的“游击战”。今天睡这儿,明天睡那儿,随时都准备着搬家似的。

就拿我们家来说,孩子们每隔一顿时间,就得上演搬迁大战。小时候,和爷爷奶奶睡一屋;后来,孩子多了,不得不进行“分流”。有一些,就分配到了姑姑们的房间里,和姑姑一起。再后来,男孩子大了,和姑姑们一起,自然不方便。于是,女孩子们挤一间屋子,男孩子则和叔叔们一间屋。

所以,每个家庭里,上下铺的架子床是必备的标配。一个房间里,少则放两张,总共住四个人;多的话,三四张也不稀奇。有时,家里来了远方的客人,就得为挤出床位,都费劲脑汁。最后,往往还得求助于娘家。比如,有时亲戚来了,母亲就得带着我们,到外婆家,借住几晚。当然,那个年代,谁的居住条件都不宽裕。到了外婆家,依旧是拥挤不堪。

那时候,觉得人生最大的理想,就是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。

但在当时,这还是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梦。那会儿,还是改革开放的初期。房价虽然很低,而且还保留着福利分房。但工资更低,而且家里头人口众多。正因如此,总觉得能有一间自己的房子,是盼星星盼月亮,也盼不来的。

关于房子,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,就是漏雨。从孩提到少年,每逢下雨天,就特别郁闷。一下起雨,屋里就开始漏雨。于是,孩子们提着脸盆和水桶,忙得团团转。有时,夜里下雨,一整晚都无法入睡。

如今,对于新房子来说,不管是城里还是乡间,漏雨越来越成为一种历史的记忆。甚至,和如今的孩子们说起这事儿,对于漏雨,不少孩子都没见过。这不得不说,在居住上,如今正朝着幸福的方向,高歌凯进。

快速发展的经济,让百姓们的荷包也鼓了起来。在老家,旧房换新房,每人都有了单独的房间。而且,同辈中的很多人,都在城里买了房子。单独一个房间,已经不是梦想;甚至,自己住一套房子,都不再遥远。

儿时的梦,在改革开放这只巨手的推动下,最终成了现实。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教育:从独木桥到阳光道

我有一个梦,也是很多人的梦。

这个梦,就是大学梦。恢复高考后,上大学成了很多人孜孜以求的梦想。这其中,有对文化的追求,当然也有时代的原因。

原因之一,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,经济形势还相对单一。那会儿,对于多数人家来说,要摆脱父辈们艰辛谋生的路子,唯一的方法可能就是读书上大学。通过大学,走出农村,走向自己向往的大城市。

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,高考的竞争有多么惨烈!

那会儿,用来形容高考的一句话,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这一点也不夸张。哪怕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,高考的录取率也不过三分之一左右。而在初期,比率就更低了。那时,别说重点大学,就是能考上专科,在村里头都堪称光耀门楣了。

也是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,成绩不够优秀的我,最终没能圆大学梦。和我一样,甚至比我还不幸的,仍有大把人。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在我们那所还算不错的中学里,有一个同学连着复读了八年,最终还是以遗憾告终。

而如今,我不曾实现的梦,在儿子身上得以实现。

老实说,儿子的成绩并不好。在他小时候,我并不看好他,也不认为他能考上大学。当然,他始终是我眼中和心中,最优秀的儿子。但是,在我看来,儿子将来的道路,想必是在大学之外的另一条路。

可是教育,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,让儿子最终能考上大学。

不得不说的一点,是我对于儿子综合素质的提高,极为满意。儿子成绩一直是中等,但他有自己的兴趣,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掘和实现。并且,我发现,和我那个年代的人比起来,儿子这一代的,不管是在学业还是课外,素质教育的成果都远胜从前。

所以,在儿子这一代的人看来,出路已不仅仅是上大学。甚至,儿子的好几个同学,都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,而走上其他的道路。当然,上不上大学,并无绝对的好与不好,因人而异。但这起码从另一个角度说明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经济形势的多样化,我们能走的路也越来越多。

在送儿子去报到的9月,我带着儿子,走在充满阳光的校园大道上。那一刻,心中升腾起一股真诚而热切的感激,感谢改革开放,让大学梦也能在我家得以实现。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经济:挑战多,机遇更多

作为一名小百姓,从切身体会来说,改革开放带来的有挑战,也有机遇。

这一路走来,并非畅通无阻。早些年,多数人确实真实地感受到,生活好了,日子火了,荷包也渐渐鼓了起来。那时,身边有做小生意的,有开办家庭式工厂的。家家户户,日子一片红火。

但十来年后,挑战也开始降临。

最初的挑战,是经济上的转型。我还记得,老家所办的工厂,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,迎来了一批倒闭潮。在这股潮流中,不少家庭式工厂因为技术的落后,成本的增加,而导致了关门。但挑战,若是应对得当,便成了机遇。在倒闭潮中,吸取教训,成功转型的,如今都成了一些响当当的品牌。

另一个挑战,是入世。那会儿,我还在做点小生意,与入世并无太大的关系。但身边的人,特别是开企业的,对于入世,则有着颇多顾虑。最大的顾虑,当然是竞争的激烈,可能会导致生意越来越难做。

也确实,入世对企业来说,挑战与机遇并存。竞争多了,但市场也大了。如今,入世多年,再回头看看以往,发现很多企业的更大更强,多归功于入世;当然,也有一些企业因此而倒闭。往上还是往下,取决于企业如何应对?

而个人,其实何尝不是如此?

这些年来,我对于改革开放,给自家经济条件带来的变化,最大的体会是这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态度。改革开放,给我们创造的,不是不劳而获的条件;相反,改革开放,是给我们创造一个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干劲,闯出一片天地的环境。

就好像这些年来,生活和经济上,最显著的变化之一,就是网络的普及。从电脑到智能手机,网络已经和我们深深连在了一起。身边的有些人,因网络经济而受到了打击;也有另一些人,则因此而获得了机会。

挑战与机遇,成了我们每个人在生活里,在改革开放里,需要面对的话题。



            通讯:从无到有,网络改变生活

我这个年龄的人,大多经历过“通讯基本靠吼”的年代。

在我小时候,电话基本还是稀罕物。安装电话,往往是衡量一户人家是否殷实的标准。不仅电话,电视也是如此。

我还清楚记得,家里安装电话买电视的那一年。那一年,我们第一次体验到了科技产品的神奇;也第一次在春晚的陪伴下,过了一个美满快乐的年。

后来,短短几年间,生活水平直线上升。固定电话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;黑白电视机,已经不稀奇,彩色电视机走进了人们的视野。

那会儿,又出现了一样新奇的事物,就是手机。

上高中的时候,我在学校住宿。那时,能拥有手机和电脑的同学,还是极少。我还记得,我们班里买了手机和有电脑的,加起来也不过十来个。我们的通讯,基本还是靠宿舍里的座机。若是要上网,则要到网吧。但对于多数人来说,上网还是挺奢侈的娱乐。

可后来,手机和电脑一下子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。再后来,手机变成了智能;电脑走向轻灵话,手提电脑也不稀奇了。

如果是在小时候,有人告诉我,每人都能拥有电话和电视机,我一定会觉得是在做梦;如果在少年时,有人告诉我,手机和电脑将跟衣服鞋袜一样普遍,人手一套,我也认为是天方夜谭;如果是青年时,有人对我说,以后不用现金,只要一部手机,就能在任何地方付款,走遍天下,我也会觉得不可思议。

可改革开放,让这些不可能的天方夜谭,成了现实。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 环境:返璞归真更环保

如果说在其他方面,发展的曲线是一直向前的,日新月异;那么,在环境方面,则是“后退”的。但这“往后”,环境越来越靠近早些年,却更令人欣慰。

还记得在改革开放初期,经济的发展,生活的改善,很大程度上是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的。水,越来越污浊;树,越来越少。还有,走在街上,空气中令人皱眉的味道,也在提示着人们,空气状况不容乐观。

越发展,越往前走,环境就越是恶化。

可如今,每回一趟家乡,都能感受到家乡的环境有了改变。绿化面积日甚一日,风景更加美丽;那些排放污染的工厂和企业,也多数得到了整改。而且,深深吸一口气,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。

看着环境不断往后“退”,与儿时的青山绿水,越来越接近,这无疑是令人欣慰的。这一切,都得益于我们对于改革与发展的新认识。

我们越来越意识到,改革开放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。要战胜贫困,要战胜不文明,要战胜种种陋习,这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。正因如此,我们更不能以环境为代价,来换取暂时的发展。而这一点,已经深深嵌入了如今每个人的脑中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发表于 2020-6-17 18:00:11 此帖发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湖南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 支持 1 反对 0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
该用户从未签到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9-10 11:20:01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苏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文化:心灵基础更充实

其实,改革的千变万变,归根到底都会体现在心灵上。

心灵的变化,是其他方面的变化汇聚而成,更能体现改革开放中的巨变。心灵上,哪怕一点点的微变,看似不起眼,也都是经年累月的成果。

这些年来,每趟回家乡,都能发现一些新鲜的事物。

比如,放在以前,要借书是挺麻烦的事儿。没有网络,无法在网上阅览;每次都要到图书馆,才能借到想读的书。所以,因为得来回奔波,每次想到读书,都不禁有点打退堂鼓。可后来,家乡四处都有了流动图书馆。随时,只要想读书,不愁没书读。

而读书,对人的心灵来说,是不可或缺的营养。

每次回老家时,与旧时的亲友聊天,都发觉对方的文化素质和以往相比,有了较大的提升。一个人心灵的变化,往往不是一朝一夕之功。每天相处,反倒觉查不出。而像我这样,多年回去一趟,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变化之可贵。

人的文化素质得到提升,重要表现之一,就是重拾诚信的文化。

诚信,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。旧时的诚信,伴随着浓浓的人情味,曾是很多人的美好回忆。可后来,在经济浪潮中,我们不少人曾走过弯路,眼睛一味盯着钱看,而讲诚信抛诸脑后,重利益,轻诚信。

但令人欣慰的是,随着改革的深入,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,诚信文化的重要性再次得到了人们的认同。人与人之间,或者商家与顾客之间,无信不立。没有诚信,终归要为人所唾弃。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,我们重拾了诚信文化,还心灵一片碧海蓝天。
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结语

家,是美丽的记忆,是思念的符号。对于大家,对于小家,我们都有着深厚的情感。在改革开放中,我们关于家的内容,也得到了日新月异的提升。不管身在何方,我们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,血脉相连,成了改革大潮中的一滴水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    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    奋斗
    2021-4-19 08:43
  • 签到天数: 355 天

    [LV.8]以坛为家I

    发表于 2019-9-15 10:07:41 此帖发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 | 来自江苏
    本帖最后由 Sevenstar 于 2019-9-15 10:08 编辑

    哈哈,打字机那段老有感触了~现在小孩没机会咯。初升高的时候我直升本校高中。中考免考,又没有老师来上新课,又不能放我们假,所以5月那整个月人家都在备考,我们却每天被安排练习打字。打字机对于我们这些细胳膊细腿的江南孩子简直就是种折磨,根本就按不动那键好不!!!95年学校只有386,老师说打字熟练就可以摸摸,结果整个5月我手都敲残了也没给碰。
    回复 支持 反对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免费注册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声明: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宿迁论坛发表与国家现行法律、法规相抵触的言论。
    宿迁论坛所有文章和作品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论坛立场,一切后果由作者自已负责。
    法律顾问: 江苏固邦律师事务所 刘浩律师 靳高峰律师

    关于我们|Archiver|宿迁论坛 ( 苏ICP备13009264号-1 苏B2-20130007号 )

    GMT+8, 2024-4-19 10:21 , Processed in 0.198174 second(s), 18 queries , Gzip On.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0003号

    宿迁市飞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营业执照 增值电信许可证

    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